原發性視神經萎縮不是一定會失明的。
視神經萎縮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和其軸突發生病變,致使視神經全部變細的一種形態學改變,分為原發性、繼發性、上行性、常染色體顯性,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又稱下行性視神經萎縮,是由于視神經、視交叉、視束以及外側膝狀體相應部位損害所導致的一類視神經萎縮,患者主要表現為視野變化、視力減退并喪失、色覺障礙等,同時視盤檢查可見顏色異常,呈灰白或蒼白色,視盤境界清晰,可見生理凹陷及篩板。
本病無法自愈,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目前的治療主要是維持殘存的神經纖維的功能,并讓病情不進一步惡化,針對不同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果視神經損傷程度較小,則常可以得到良好的視力恢復;如果視神經未完全萎縮,則在治療后也可得到一定的視力恢復;若視神經完全萎縮,則可能失明,無法逆轉,治療僅能使其不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