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礙患者的行為具有人的行為之普遍特點,受環境影響而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特征,但患者所患疾病是有生物學基礎的抑郁障礙,具有明確的中樞神經遞質異常以及與遺傳有關的明顯素質缺陷。
也就是人格易感性,這時他的重大生活事件作為扳機點,預期生物學基礎相互作用時,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沖破社會約束而暴露出生物性的攻擊特性。
也就是說殺人抑郁障礙的人格易感性,大腦邊緣系統,他的神經遞質異常等生物學基礎,是暴力行為的潛在可能性因素,要變成現實性的攻擊行為,就必須和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
當然一個人的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單一動機而論就是多樣的,評價一個人的違法行為時除了素質因素包括氣質,還要充分的評估其動機、態度和行為,當時的心境和思想等。總之忽視生物性因素就不能圓滿解釋為什么在同樣刺激下,多數人并不犯罪,忽略社會因素也不能很好的說明其他易于患者不表現暴力,只有二者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深入了解問題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