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一般是產熱大于散熱,并不是小于散熱,患病后需要及時治療。
中暑一般以夏季發生為主,通常是指在溫度或者是濕度較高、不透風的環境下,體內產生的熱量多于散發的熱量,從而發生熱量蓄積,體溫上升,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或者是汗腺功能衰竭,水以及電解質丟失過多,引起中暑的發生。在患病后會出現頭痛、頭暈、口渴等癥狀,當核心體溫持續上升達到38℃以上時,還會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四肢濕冷等情況。在中暑后需要及時脫離現場環境,可遵醫囑服用藿香正氣水、十滴水、龍虎人丹等藥物治療,還需要配合濕毛巾擦拭全身的方式加速散熱。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身體涼爽,及時補充水分,高熱出大汗時,還需要及時更換衣服和被子,保持皮膚的清潔。如果出現了頭暈、心慌等不適,需要及時在陰涼處進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