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需要辨病期、辨虛實、辨轉歸,治療方法要根據初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分階段治療,以服用藥物為主。
肺癰的中醫辨證與治療
1、初期:可能會出現惡寒、發熱等現象,而且還會有口干鼻燥、舌苔薄黃以及呼吸不利的情況,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金銀花、蘆根、甘草、竹葉、荊芥等藥物治療。
2、成癰期:會有寒戰、咳嗽、氣急以及胸痛的現象,而且還會有高熱以及咳黃痰的癥狀。可以遵醫囑服用冬瓜仁、桃仁、魚腥草、蒲公英、甘草等藥物治療。
3、潰膿期:會排出大量腥臭的膿痰,而且還會帶有血絲。建議配合醫生服用桔梗、魚腥草、野蕎麥根、敗醬草、黃芩等中草藥治療。
4、恢復期:患者的咳嗽會明顯的減輕,而且膿痰也會慢慢變少。需要配合醫生服用沙參、麥冬、黃芪、當歸等中草藥治療。
服用藥物期間不可以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火雞面等,否則會影響藥物的藥效。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中醫如何辨證治療耳鳴第一、補腎填精法,中醫認為耳和腎關系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腦,開竅于耳,腎精不足就會耳竅失養,輕則耳鳴,重則聽力下降,甚至引起耳聾、失聰的情況。此外還會伴有須發早白、腰膝酸軟、性欲減退、舌淡白、脈沉細無力的癥狀。第二、清熱化痰法,這類患者一般是突發耳鳴,同時伴有形體肥胖、頭昏或者是痰多而黏、舌邊紅、苔黃膩、脈弦滑。第三、活血化瘀法,中醫認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如果瘀阻二竅以后會形成氣血流行不暢,會導致耳竅失養的情況,患者會出現像針扎樣的頭痛,而且部位固定、舌質紫暗。01:30
-
中風的中醫辨證論治中風,中醫就是平常說的腦出血,中風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個類型,中臟腑一般的是出現了一些神智的改變,稱為中臟腑,沒有出現神志改變的,稱為中經絡,但是臨床上大部分的癥狀都是在中經絡這一方面,中經絡臨床一般的是分為五個類型。第一個類型就是肝陽暴亢型,這種患者一般的是脾氣比較暴躁、口苦,然后大便秘結,這時候可以用清肝瀉火的方法來治療。第二個類型就是風痰阻絡型,這種患者一般的病程比較短,同時伴有一些舌苔黃膩、口苦、食欲不振、頭暈這些癥狀,這時候可以用化痰熄風的方法來治療。第三個類型就是痰熱腑實型,這種患者一般病程比較長,通常伴有怕熱、口臭,呼吸的時候嗓子中有痰鳴音,或者是患者平常痰就特別多,同時伴有大便秘結,這時候就要用化痰通腑的方法來治療。第四個類型就是陰虛風動型,這種患者一般的病程比較長,患者同時伴有肢體震顫、頭暈、周身乏力,伴有口干、便秘的情況,這時候就要用平肝熄風的方法來治療。第五個類型就是氣虛血瘀型,這種類型在臨床上是特別多見的,一般患者病情比較長,伴有周身乏力、口唇紫紺,這時候就要用益氣活血的方法來治療。02:20
-
肺癰病因病機辨證肺癰屬于中醫的一個疾病名稱,關于肺癰的病因有感受風熱之邪,或是因為人素體痰盛,過食辛辣的東西釀生了痰熱,因而成癰。還有就是因為有的人素有痰熱癰肺,而再次感染了風熱之邪,內外合邪而出現了本病。本病病機中醫認為主要是因為熱傷肺氣,蒸液成痰,熱壅血瘀,血敗肉腐。關于本病的辨證治療主要是按照肺癰進行分期治療,分為初期,成癰期,潰膿期和恢復期四個階段。初期的時候認為是因為風熱外襲,外表不和,邪熱雍肺,導致肺失清肅,治療的時候要以疏風散熱,清肺化痰為主要方法,選用銀翹散加減進行治療。成癰期,病機主要是熱毒壅肺,蒸液成痰,熱雍血瘀,釀膿成癰,治療主要要以排癰為主,可以采用清肺解毒,化瘀消癰的方法,一般選用千金韋金湯和如金解毒散進行加減治療。潰膿期的時候,認為它的病機主要是因為熱雍血瘀,血帶入腹以及膿液,主要治療以排膿為主要目的。恢復期,表現出的病理特點就是邪毒兼去,肺陰的損傷,肺的氣陰耗傷,表現出的是一種正虛邪戀,治療的時候要以扶正祛邪,清陽補肺為主要方法。語音時長 02:39”
-
肺痿與肺癰的鑒別肺痿與肺癰同是中醫的名詞,但是兩者是有區別的。肺癰是以臨床上為急性病變為主,包括咳吐大量的腥臭、濁痰,有風熱犯肺的表現,并且為痰熱素盛,屬于濕熱之癥,因為肺癰屬于熱性激進型的急進性病變。而肺痿是屬于慢性的病變,是由于多種疾病反復地遷延不愈而導致的肺痿,主要臨床表現是以咳吐濁唾涎沫。肺癰發展到一定程度,常年的不愈可能會發展為肺痿。不單單是肺癰,比如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其他肺癆或者是慢性的,咳嗽感冒都會導致肺痿的發生,所以肺痿是終極的病變,而肺癰是初級的病變,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區別,一個是實癥,一個是虛癥,臨床上應該加以鑒別。語音時長 1:33”
-
肺癰的中醫辨證論治是什么肺癰的中醫辨證:1.初期:風熱外襲,肺失清肅。治則疏風散熱,清肺化痰。方藥銀翹散加減。2.成癰期:熱毒蘊肺,蘊釀成癰。治則清肺解毒,化瘀消癰。方藥如金解毒散加減。3.潰膿期:熱壅血瘀,癰腫內潰。治則排膿解毒。方藥加味桔梗湯加減。4.恢復期:邪毒漸去,陰傷氣耗,或邪戀正虛。治則清養補肺。方藥桔梗杏仁煎。
-
肺癰病因病機辨證是什么肺癰的病因病機辨證:1.感受風熱,內蘊不解,郁而化熱,邪熱熏蒸,肺失清肅,血熱壅聚所致。2.痰熱素盛,蒸灼肺臟,形成肺癰。3.或內外合邪,若宿有痰熱蘊肺,復外感風熱,內外合邪,更易誘發本病。主要病機:熱傷肺氣,蒸液成痰,熱壅血瘀,血敗肉腐。
-
肺癰的中醫辨證與治療肺癰,中醫病名,是指熱毒瘀結于肺,導致的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癥。肺癰的中醫辨證與治療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根據病情的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初期,風熱外襲,肺失清肅,癥狀包括咳嗽、咳痰、發熱惡寒等。此階段治療以疏風散熱、清肺化痰為
-
郁證中醫辨證治療郁證在西醫中稱為抑郁癥,中醫將其分為氣滯血瘀型,肝氣郁結型,氣郁化火型。肝郁久了會導致脾虛,所以還有一類是肝郁脾虛型。氣郁久了,還會導致痰凝,還有一類叫做痰氣郁結型,痰郁久了會化火,便稱痰熱郁結型。心腎陽虛證,如果發生在產后所導致的抑郁癥,多屬于氣血不足證。根據以上的幾大證型,分別采用理氣化瘀,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