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淤血是不會形成血栓的,慢性淤血和血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血栓是指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內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固體質塊,主要由不溶性纖維蛋白、沉積的血小板、積聚的白細胞和紅細胞組成。正常情況下,血液本身具有可凝固性,幫助人體在外傷、流血情況下發揮局部凝固、止血等作用,但凝血過程中若凝血-抗凝機制平衡被破壞,便可導致血栓形成。血栓可發生于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等整個血液循環系統部位。血栓根據其形態不同可分為白色血栓、紅色血栓、透明血栓、混合血栓四類。而淤血則是指靜脈血回流受阻,局部組織靜脈內血量異常增加的現象。發生淤血主要是由于在外力作用下,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外滲致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皮膚一片淤青。發生淤血24小時后,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一般皮下淤血機體會在兩周內慢慢吸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