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質性心臟病是由于心臟本身結構或功能改變導致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
1、先天性心臟病:
是指心臟及大血管在胎兒期就存在發育異常,出生時病變即已存在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可能是遺傳、母體等因素影響所致,會導致心功能不全,表現出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生長發育差、消瘦、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
2、肥厚型心肌病:
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跟基因突變有關,會導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功能受損,表現出呼吸困難、胸痛、心悸、暈厥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華法林鈉片、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藥物緩解,也可以通過室間隔切除術、酒精室間隔消融術等手術治療。
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壞死,使患者出現心絞痛、心悸、呼吸困難的癥狀。可以遵醫囑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藥物改善。也可以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手術治療。
4、風濕性心臟病:
是風濕性炎癥過程所致瓣膜損害,而造成的心臟病變,主要表現為心臟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也可能會與主動脈病變同時存在,臨床癥狀常表現為發熱、咽痛、心悸等。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通過心臟瓣膜修復術、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動脈切開取栓術等手術方式治療。
5、肺源性心臟病:
可能是由急性肺心病、慢性肺心病等因素影響所致,會導致肺動脈壓升高,右心室結構或功能改變,臨床癥狀主要以活動后呼吸困難為特征,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氫氯噻嗪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等藥物改善,也可以采用心、肺移植術治療等。
平時需要多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增加心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