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分級是根據接觸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和暴露程度來進行的分類,通常分Ⅰ級暴露、Ⅱ級暴露、Ⅲ級暴露等。對于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狂犬病的發生至關重要。
1、Ⅰ級暴露:這是指接觸或喂養動物,或完好的皮膚被舔。這種情況下,病毒暴露的風險較低,通常無需進行特殊處理。
2、Ⅱ級暴露:當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時,被判定為Ⅱ級暴露。此時應盡快對傷口進行處理,并接種狂犬疫苗。常用的狂犬疫苗包括人二倍體細胞疫苗、原代細胞培養疫苗和傳代細胞系疫苗。這些疫苗能夠有效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3、Ⅲ級暴露:這是最嚴重的暴露級別,包括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抓傷,破損皮膚被舔,或開放性傷口、粘膜被污染等情況。除了需要立即處理傷口和接種狂犬疫苗外,還需要在傷口周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這類被動免疫制劑能夠立即提供保護,中和病毒,降低感染風險。
在處理狂犬病暴露時,還需注意傷口處理應徹底,包括沖洗和消毒。疫苗接種應盡早進行,并按時完成全程接種。對于Ⅲ級暴露,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量應根據體重計算,并浸潤注射在傷口周圍。疫苗接種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飲酒。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