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曲松鈉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應用于臨床治療多種細菌感染。然而,使用后可能引發的遲發性過敏反應,這種反應通常在用藥后12小時以上出現,表現為皮疹、發熱、瘙癢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
遲發性過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復雜,主要與個體免疫系統對頭孢曲松鈉的識別有關。當免疫系統將其視為異物時,就會啟動免疫反應,導致一系列癥狀的出現。此外,患者的個體差異、藥物劑量及給藥途徑等因素,也可能影響過敏反應的發生。
在治療頭孢曲松鈉遲發性過敏時,醫生通常會選擇停用該藥物,并給予抗組胺藥物,如鹽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以減輕過敏癥狀。這些藥物能夠減少組胺等過敏性物質的釋放,從而緩解瘙癢和紅腫。同時,葡萄糖酸鈣和維生素C等藥物也常被輔助使用,以增加毛細血管的致密性,降低通透性,進一步減輕過敏反應。
一旦出現過敏癥狀,應立即停藥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