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腸炎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疾病,屬于一種很普通的疾病,不屬于大病。腸炎一般指的是小腸炎和結腸炎。腸炎分為急性腸炎和慢性腸炎兩大類,急性腸炎的病程一般為一周左右,慢性腸炎的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
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都可以感染人的腸黏膜引起腸炎。飲食不當,比如進食過多生冷食物、暴飲暴食、食物被污染或腐敗變質等原因,都可以導致腸炎。一些毒物、化學藥物都可以刺激腸道引起腸炎。某些抗生素使用過多,引起腸道的菌群失調,也可以導致腸炎。
治療建議:
急性腸炎在夏秋季節比較多見,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是急性腸炎的常見癥狀。一般發病比較急,潛伏期一般為十二到三十六個小時。
慢性腸炎在臨床上也不少見,患者表現為長期、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腹脹,有時還會出現血便、黏液便或水樣稀便。患者的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天排便幾次,重者排便十幾次,有的患者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一般的病毒性腸炎可以自愈,細菌性腸炎可以使用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等抗菌藥。真菌性腸炎,可以使用制霉菌片。重度患者,應該靜脈輸液補充液體和電解質,還可以在液體中加入抗菌藥物。
注意事項:
1、腸炎患者,應該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戒煙、戒酒,不要喝濃咖啡、濃茶,少喝碳酸飲料。
3、不要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要吃沒有仔細清洗的食物。
4、加強水源管理,注意飯前便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