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發生的出血,比如胃,食道,十二指腸,肝臟,胰膽等部位引起的出血,都稱為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有消化性潰瘍,比如急性胃潰瘍,急性胃黏膜損害,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肝癌,胃癌,肝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尿毒癥,血管性疾病,應激性潰瘍等,都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所以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后,先進行緊急止血,同時查找原因,對因治療,并且防治發生休克。
相關知識:
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癥狀有:嘔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現。上消化道出血不僅會引起繼發感染,失血性休克,窒息等,還會出現肝昏迷等嚴重肝功能損害,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后,要積極治療。首先建立靜脈通道,留置針處置,進行靜脈補液,補充血容量,進行采血,交叉配血試驗,必要時進行輸血,防止發生休克。
常識:
1.如果病人有肝炎病史,潰瘍病史,建議平時注意飲食控制,避免進食帶刺的食物,比如魚類等,防止劃傷食道粘膜,發生出血。
2.避免進食油炸食物,比如油條,麻團等粗糙食物。
3.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后,應該暫時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