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一般不是身體在排毒,而是機體對感染或炎癥的一種防御反應。
當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侵入人體,或體內出現其他炎癥刺激時,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被激活,釋放出各種炎性介質,這些介質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從而引起發燒。發燒實際上是身體為了創造不利于病原體生存的高溫環境,以及促進免疫系統的活性,加強對病原體的清除能力。
發燒是癥狀而非疾病本身,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感冒、肺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或是風濕熱、血清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發燒時應避免盲目使用退燒藥。對于低熱(38.5℃以下),一般不需特別處理,可通過物理降溫如濕毛巾敷額頭等方式緩解癥狀。高熱時(38.5℃以上),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片、復方阿司匹林片等藥物進行退熱治療,但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癥。兒童、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發燒時更應謹慎處理,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雖然發燒是機體的一種自然保護機制,但過高的體溫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因此在必要時應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
正確處理發燒癥狀,及時就醫,是維護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