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抖動頻繁可能是環境因素、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缺乏維生素D和鈣、發熱、癲癇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過一般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治療,應及時就醫給予規范的治療。
1、環境因素:
新生兒的耐寒能力通常比較差,如果環境溫度比較低,可能會引起肌肉和血管收縮,出現抖動的現象。可以通過加強保暖以及打開空調或暖風扇提高環境溫度進行改善。
2、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容易出現神經系統興奮反應,因此可能會出現抖動的現象。屬于正常生理現象,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會逐漸的自行緩解,不需要特殊處理。
3、缺乏維生素D和鈣:
如果新生兒缺乏維生素D和鈣,也容易引起神經興奮性增加,出現抖動,同時還可能會伴有夜驚、生長發育慢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維生素AD滴劑、碳酸鈣D3顆粒、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等藥物治療,能夠補充機體所需的維生素D和鈣,維持神經系統穩定。用藥時可以選擇在兩餐之間,有利于藥物更好的被吸收。
4、發熱:
由于新生兒抵抗力較差,如果受到了病毒感染,機體會發生免疫抵抗,出現發熱的情況,體溫上升期通常會有畏寒、發抖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利巴韋林顆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藍芩口服液等藥物治療,有助于抵抗病毒,緩解癥狀。應選擇在餐后服藥,以減輕對胃腸道刺激。
5、癲癇:
可能是遺傳、頭外傷等原因引起的,會導致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表現出全身抽搐、意識喪失等。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丙戊酸鈉片、卡馬西平片、苯妥英鈉片等藥物治療,可以起到鎮靜、抗癲癇的作用。用藥時需要將藥物研碎,然后再用少量溫水沖服。
平時需要給新生兒做好護理工作,根據溫度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預防受涼,保持環境溫濕度適宜,定時定量喂奶,有利于促進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