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食管長度約10cm。
食管是人體消化道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接咽喉部,往下通過賁門連接到胃部。依食管的形成可將其分為頸部、胸部、腹部三段。食管的黏膜濕潤而光滑,呈粉紅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淺灰色,黏膜上有7~8條縱行皺襞,凸向內腔,有助于液體下流。食管主要由環節肌層和縱行肌層組成,由于這兩種肌肉的收縮蠕動使食物進入胃,所以食管主要作用是推進食物。食管一般通過交替的舒張和收縮,食團才能逐漸推送到胃內,通常食管的入口部呈關閉狀態,主要防止呼吸時氣體進入胃內,從而引起胃內積氣、腹脹等情況。通過吞咽動作,有食物進入便會打開,食物通過食管的舒張、收縮,逐漸蠕動推送到胃部,食管下部分出口即賁門部位,通常也呈關閉狀態,主要防止胃酸倒流,引起食管炎等不適癥狀。
食管可以出現一系列疾病,比如食管炎癥,最常見的可能為胃食管反流病,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糜爛、潰瘍等,也可以引起食管癌、食管結核、食管良性腫瘤。一般食管病變最精確的檢查方法是胃鏡檢查,可以清楚看到食管壁情況,有時可能結合CT掃描判斷食管疾病。對于食管的一些動力性疾病,比如食管蠕動異常,可能需要做鋇餐輔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