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患者一般有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發熱、黃疸等癥狀,通常可以吃解痙止痛藥,如顛茄片,抗生素藥,如頭孢氨芐片進行治療。
1、上腹部疼痛:
開始時患者僅有上腹脹痛不適,逐漸發展至呈陣發性絞痛,夜間發作常見,飽餐、進食肥膩食物常誘發發作。患者疼痛可能會放射到右肩、肩胛和背部,如病情發展,疼痛可為持續性、陣發性加劇。
2、惡心、嘔吐:
患者疼痛發作時常伴惡心、嘔吐,但一般并不嚴重,主要是由于膽囊壁平滑肌強烈收縮所致,經抗感染和解痙藥物治療后可在短期內獲得緩解,如不緩解或變得更加嚴重,應考慮膽囊結石進入膽總管內或繼發胰腺炎的可能性。
3、發熱:
發熱患者一般無高熱,體溫在38℃左右,通常無寒戰,可有畏寒。若患者病情發展,繼發細菌感染,在化膿性膽囊炎階段可出現高熱和寒戰。
4、黃疸:
10%~25%患者出現輕度黃疸,可能是膽囊內結石排人膽總管引起阻塞造成。
患者一般可使用消旋山莨菪堿片、顛茄片進行止痛,為避免感染的發生應及時抗感染治療,可選用頭孢氨芐片、甲硝唑片等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