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骨折后,患者通常不可以正常走路。骨折導致骨頭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受損,強行走路會加劇疼痛,可能造成骨折移位,進一步損傷周圍軟組織,影響愈合。
足部骨折的恢復和治療方法因骨折部位而異。前足骨骼如趾骨骨折,愈合時間較短,但中足和后足骨骼骨折則恢復時間較長,并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在治療期間,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保持患肢制動和休息,避免過早負重。
治療足部骨折的方法多樣,包括固定、冷熱敷、患肢抬高、藥物治療及手術等。藥物治療方面,可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來緩解疼痛;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如血府逐瘀湯來改善腫脹和淤血;血管保護劑如地奧司明片可幫助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若發生感染,則需使用抗生素藥物如阿莫西林膠囊進行抗感染治療。
除了上述治療措施,患者還應注意日常生活的調整。休息時抬高患肢,有助于血液循環;飲食上應增加蛋白質、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以支持骨骼愈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逐步恢復腳部功能;同時,定期復查以監測骨折愈合情況,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綜上所述,足部骨折后,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注重康復期的護理和鍛煉,以確保骨折順利愈合,早日恢復行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