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衰老不僅僅是身體機能的自然退化,更主要的根本原因是五臟功能衰退和陰陽失衡的綜合表現。
一、五臟功能衰退與衰老
腎: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足則體強精旺。腎精的虧虛直接影響骨骼的堅固、腦髓的盈虛,表現為牙齒松動、骨質疏松、記憶力下降等衰老特征。尤其是中老年時期,腎氣的不斷減弱是衰老顯現的主要原因。
心:心主血脈,心氣的強弱關系到全身的血液循環。隨著年齡增長,心氣耗損,血流不暢,可能引發心律不齊、動脈硬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加劇機體的衰老進程。
肝:肝儲藏血液,調節全身情志。肝血不足易導致兩目干澀、頭發枯槁、指甲脆易斷,情志不暢易引發抑郁、焦慮等精神問題,進一步加速衰老進程。
脾:脾主運化,將水谷精微布輸全身。隨著年齡的增長,脾胃功能減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影響皮膚的光澤與彈性、皺紋增多等,從而能在表面上看出衰老的痕跡。
肺:肺主氣司呼吸,維持體內氣機的運行。隨著肺功能的減弱,氧氣及營養供應不足,導致肌膚失去潤澤,有時還可表現為呼吸短促和耐力下降,也是衰老的常見表現。
二、人體陰陽失衡與衰老
中醫學的核心理論之一是陰陽平衡。陰陽相對平衡,機體才能保持健康狀態,但隨著年齡增長,陰陽失衡逐漸顯現并成為衰老的重要原因。
陰虛則燥,體內陰液虧損,表現為皮膚干燥、失眠多夢、口渴盜汗等。陽虛則寒,陽氣不足,溫煦功能減退,四肢常感冰涼,畏寒怕冷。陽氣衰微導致生理機能低下,代謝緩慢,體力活動下降。
三、中醫對抗衰老的策略
中醫在對抗衰老方面強調整體調理,恢復五臟的功能和陰陽的平衡是重中之重。通過通調五臟、恢復陰陽平衡,比如用益腎強身丸和防衰益壽丸,就可以延緩衰老的速度,同時緩解衰老導致的尿頻、尿急、失眠多夢、身體抵抗力下降等諸多問題。也可以搭配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等中藥共同調理。
其中,“補固精氣方”即益腎強身丸和“保護臟腑方”即防衰益壽丸,兩方配合應用以達到抗老防衰、祛病強身的目的。其中益腎強身丸以熟地、黃精、制何首烏等為君藥,配以黃芪、茯苓等共20味中藥,通過補固精氣、保護臟腑。防衰益壽丸由人參、熟地、冬蟲夏草等59味中藥組成,具有滋陰助陽、培元固本的作用,能夠調理臟腑機能減退、調理氣血陰陽,從而發揮抗衰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