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癥狀,根本治療是要針對病因,認識腹瀉的發病機理,有助于了解治療原則。
一,病因治療,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須進行抗感染治療,以針對病原體的抗菌治療最為理想。復方新洛明、氟哌酸,環丙氟哌酸,對痢疾、沙門菌和產毒性大腸桿菌、螺桿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對寄生蟲感染有效。因此這種藥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瀉,包括預防和治療所謂旅行者腹瀉。
治療乳糖不耐受癥所致的腹瀉,在飲食中分別去除乳糖等;高滲性腹瀉的治療原則,是停用造成高滲的食物和藥物;分泌性腹瀉一直嚴重脫水和電解質丟失,除消除病因外還應積極有口服和靜脈補充鹽類和葡萄糖溶液,糾正脫水。
二,對癥治療,選擇藥物時應避免成癮性藥物,必要時也只能短暫使用,病因治療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經對癥治療后癥狀已有好轉,絕不可放松或取消應有的檢查步驟,對于尚未排除惡性疾病尤其如此。
三,解痙止痛劑可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山莨菪堿,普魯卡因等藥。
四,鎮靜藥,可選用苯巴比妥類藥物。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藥品使用請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