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穴位一般有神庭穴、頭維穴、百會穴、四神聰穴等。
1、神庭穴: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具有清頭散風、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癲癇、驚悸、失眠、頭痛、眩暈、鼻淵等。
2、頭維穴:
為足陽明胃經在頭角部的腧穴,是足陽明胃經與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之交會穴,在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距神庭穴4.5寸,一般可用于治療寒熱頭痛,目痛多淚,嘔吐流汗,目視物不明等。
3、百會穴:
屬督脈,位于頭部,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具有開竅醒腦、回陽固脫的作用,可用于治療頭痛、目眩、鼻塞、耳鳴、中風、脫肛、陰挺、久瀉久痢等。
4、四神聰穴:
為經外奇穴,位于頭頂百會穴前、后、左、右各旁開1寸處,共4穴,具有清利頭目,醒腦開竅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中風,健忘,失眠,頭痛,眩暈,頭頂疼痛等。
除了上述頭部穴位外,還可能有其他頭部穴位,如角孫穴等,建議患者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進行穴位的針刺、艾灸,以免操作不當影響身體健康。同時患者做完針刺、艾灸后,要注意局部穴位的防寒保暖,避免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