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內郁的中醫辨證論治為通過望、聞、問、切的方法判斷疾病,通過應用藥物、針灸的方法治療。
陽氣內郁主要與環境因素、外感風邪、飲食不節、情志不暢等多種原因有關,患病后會使身體的陽氣不能正常輸布,通常會出現舌苔變厚、舌苔顏色變黃、口臭等癥狀,患病后由于身體機能減退,所以會出現脈沉微無力,患者一般通過中醫方法進行望、聞、問、切,則可判斷是否有以上現象,此時有助于診斷疾病,對于進一步的治療也可以提供依據。
如果確診陽氣內郁,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逍遙丸、柴胡舒肝丸、四逆散等藥物治療,能夠起到疏肝健脾、調整身體陰陽平衡的作用。也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針灸神闕穴、關元穴、太沖穴等穴位的方法治療,能夠刺激局部穴位,起到溫煦和疏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