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中醫診斷叫萎黃,通常是以面色萎黃為主,同時患者會出現皮膚干枯發暗、四肢無力、頭暈等現象,患者需要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治療。
萎黃中醫病名,通常是由于黃疸發病與感受外邪、飲食勞倦或病后有關,疾病機為濕滯脾胃,肝膽失疏, 膽汁外溢;其主癥為身黃、目黃、小便黃,萎黃之病因與饑飽勞倦、食滯蟲積或病后失血有關;其病機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肌膚失養;其主癥為肌膚萎黃不澤,目晴及小便不黃,常伴頭昏倦怠、心悸少寐,納少便溏等癥狀,通常治療以調理脾胃,益氣補血為要,由蟲積引起的,當先驅蟲消積,再行補益。萎黃相當于西醫診斷中的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因此缺鐵性貧血中醫診斷叫萎黃。患者可遵醫囑服用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等中成藥治療。
在治療期間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生蒜、生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