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癥疼痛一般源于炎癥反應過程中釋放的一系列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
當人體遭受感染、創傷或其他有害刺激時,機體會迅速啟動炎癥反應以抵御外來侵害。這一過程中,免疫系統會釋放多種炎性介質,如組胺、5-羥色胺、緩激肽、前列腺素等,這些物質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吸引白細胞并促進它們向受損部位遷移。正是這些炎性介質的釋放,導致了局部組織的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從而引發疼痛感。
急性炎癥疼痛的產生機制包括局部組織水腫壓迫神經末梢,產生疼痛;炎性介質直接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感受;高溫引起的局部組織代謝加快和酸性代謝產物堆積,也可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痛覺;白細胞在吞噬病原體過程中釋放的溶酶體酶和活性氧等,可能對周圍組織造成一定損傷,從而引發疼痛。
在治療急性炎癥疼痛時,醫生通常會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來緩解疼痛。這些藥物能夠抑制炎癥反應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降低神經末梢對疼痛的敏感性,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炎癥,醫生還可能開具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以消除病因,從根本上解決疼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