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腫脹一般要警惕腎炎、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減退、肝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疾病。患病后應及時就醫。
1、腎炎:
腎炎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致病微生物感染、遺傳、藥物、自身免疫紊亂等因素有關,在炎癥刺激下會使腎臟的代謝功能減退,引起水鈉潴留,表現出水腫,水腫一般從顏面部開始,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導致下肢,甚至全身水腫。
2、風濕性關節炎:
通常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主要累及大關節,由于炎癥刺激,可引起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
3、甲狀腺功能減退:
是由甲狀腺激素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會導致全身各系統處于低代謝的狀態,臨床癥狀可表現為畏寒、乏力、心率減慢、食欲減退、關節疼痛、肢體腫脹等。
4、肝硬化:
是各種慢性肝病一直發展,最終以肝臟慢性炎癥、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再生結節和肝內外血管增殖為特征的病理階段,代償期一般無明顯癥狀,失代償期會導致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減退,引起食欲減退、腹脹、黃疸、肢體水腫、腹腔積液等,需要在醫生操作下進行肝移植手術治療。
5、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患有該疾病是會導致心功能不全,使液體積聚,引起心源性水腫。需要遵醫囑服用呋塞米片、硝苯地平緩釋片、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等藥物治療,也可以考慮行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手術治療。
治療期間患者應保持良好心態,積極的配合,有利于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