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個,即風邪、寒邪、濕邪等實邪阻滯,導致關節等部位氣血運行不通,從而產生疼痛感;或是陽氣等正氣不足,使關節失去濡養,從而引發疼痛不適感,正如中醫理論所說的“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基于此,在治療關節疼痛時,首先要進行辨證,在辨別其病性的寒、熱、虛、實等具體情況后,再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如果患者在關節疼痛的同時,其疼痛程度遇寒加劇,遇熱減輕,或是疼痛部位不固定,亦或是同時伴隨肢體重著等不適感,其多是由于感受風邪、寒、濕等外邪引起,治療時則要選用有助于舒緩關節、肌膚、筋骨等部位的疼痛感,藥性偏溫,有祛風散寒等藥證相符的藥物,如鹿茸、細辛、烏藥、肉桂,由眾多溫、熱藥性組成的壯骨藥酒等。而治療因為正氣不足誘發的關節疼痛,則是要選用具有溫陽、滋補作用藥物,使關節得以濡養,則痛自止。
需要提醒的是,關節疼痛常見于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免疫病的進程中,治療不及時,很可能導致關節變形,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治療一定要及時。
如需用藥,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專業用藥知識,可以咨詢專業的醫生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