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半身不遂指的是患者上肢和下肢出現的運動能力障礙,有的面部肌肉和舌肌下部也會出現一定的障礙,一般是急性腦血管病在治愈后常會出現的后遺癥癥狀。雖然輕度半身不遂的患者仍然可以下床走動,但是當患者在走路時,往往會彎曲上肢,伸直下肢,并在下肢轉半圈。這種特殊的步行姿勢稱為半身不遂步態。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長期臥床不起,甚至是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
癥狀:半身不遂一般是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如腦血管破裂、腦栓塞等疾病,在進行暫時治愈后遺留下的最常見的后遺癥 這類患者往往會表現出語言障礙,流口水,吞咽困難等癥狀,有的患者還伴有面部肌肉萎縮,手腳麻木,四肢沉重或手指震顫等癥狀。建議患者在出現這類疾病時,盡量及時的就醫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期,并合理的安排一些運動,幫助患者盡可能的恢復自主能力。
半身不遂的護理:需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開導,照顧這類病人,應該有同情心和耐心,要尊重、體諒患者,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自我訓練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有必要定期翻身,通常每兩個小時翻身一次,更換臥位,避免長期臥床出現褥瘡的癥狀應防止肢體肌肉攣縮和關節畸形,建議盡量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坐姿及平躺的姿勢,并多協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