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通常是腳跟先著地,這樣走路更符合人體的生理活動,同時對于下肢關節也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人體的正常生理行走活動即為走路時腳跟先著地,逐漸過渡到腳掌和腳尖,而向前邁步時支撐側的下肢需要使用腳尖蹬地發力完成正常的行走。走路時腳跟先著地,可以使下肢關節相對更穩定,而且有利于肌肉平衡發力,減少下肢關節的磨損。如果使用腳尖先著地,肌肉發力會明顯失衡,下肢關節應力會增加,會加快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速度,很容易產生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關節變形等嚴重后果,最終會影響正常生活、工作以及運動。
因此,正常人走路時需要使用腳跟先著地。平時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行走步態,適當加強下肢肌肉鍛煉,從而保證步態穩定,并且持續保護下肢關節,尤其是老年人、肌肉力量薄弱的人更應注意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