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活檢是指一種檢查方式,并不代表病情是否嚴重。
做胃鏡活檢主要用于診斷胃炎、胃潰瘍、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內瘤變、息肉增生等疾病。胃鏡活檢是指在做胃鏡時,通過使用一次性活檢鉗插入胃鏡的活檢孔到達胃腔內,在檢查病變部位取材,一般取材比較小,大概只有0.2-0.3mm,最大0.5mm,取材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檢查到胃腔內有病變時可以通過上述方法明確病變性質。
如果檢查時在胃內看到潰瘍,有時通過醫生肉眼觀察不能判定潰瘍性質,往往可以通過胃鏡活檢取出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看有無惡性細胞的存在。這是區分良性和惡性非常好的方法,在臨床專業上胃鏡檢查是明確病變性質的金標準。
做胃鏡活檢的過程中,會對胃腸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胃鏡做活檢后,要避免立即進食,以免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一般胃鏡做活檢后6小時左右,可選擇攝入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且要養成少食多餐的習慣,逐漸恢復正常飲食。患者在治療期間要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