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一般有輕微腹痛、大便習慣改變、黏液便、里急后重、腸梗阻等癥狀,危害一般有影響營養吸收、腸道出血、腸道梗阻、腸套疊、惡變風險等。患病后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一、癥狀
1、輕微腹痛:如果大腸息肉刺激到腸壁,則會引起腸道平滑肌輕度痙攣,使患者感覺到腹部有輕微的不適感。
2、大便習慣改變:大腸息肉會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和節律,從而使患者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的現象。
3、黏液便:隨著大腸息肉不斷的增大,則會導致腸黏膜分泌物增多,并產生黏液,使患者在排大便時出現大便中帶有黏液的現象。
4、里急后重:如果大腸息肉直接刺激到直腸,則會使患者出現便意,并伴有排便不盡、肛門墜脹感等異常表現。
5、腸梗阻:如果大腸息肉的面積較大,則會阻塞腸道,導致腸道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引發患者出現劇烈腹痛、調整排氣排便的癥狀。
二、危害
1、影響營養吸收:大腸息肉長期出現會引起腸道炎癥和功能紊亂,并影響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進而使身體正常生長和代謝發生紊亂,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
2、腸道出血:由于大腸息肉表面的黏膜較為脆弱,在受到糞便的摩擦或損傷時,則會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使患者在排便時出現大便帶血以及黑便的現象。
3、腸道梗阻:較大的大腸息肉或多發性息肉可能會堵塞到腸道,使腸道內容物無法順利排除,導致腸梗阻的現象出現。
4、腸套疊:若大腸息肉面積較大,可能作為一個起始點,使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腸管內,引發患者出現腸套疊的危害。
5、惡變風險:如果大腸息肉具有細胞異常增生和分化的特點,患病后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基因發生突變和累積后,則會導致細胞失去正常的生長,并逐漸發展為癌細胞。
大腸息肉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結腸鏡手術、內鏡下手術等手術方式治療。術后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