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能艾灸肚臍。
肚臍是胎兒出生后,臍帶脫落后留下的疤痕,中醫上稱其為神闕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泄痢,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痢疾,產后尿潴留等,此穴位一般是禁刺的,但是可以艾灸。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同時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等作用。根據上述可以得出,肚臍一般能艾灸,一般可以起到回陽的作用。
患者在艾灸的過程中產生的艾熱會刺激皮膚,皮膚由于熱脹冷縮的作用,毛孔會張開,此時一般要避風寒、避免接觸水等。同時還要再專業醫生的操作下進行,患者不能盲目艾灸,以免操作不當燙傷皮膚,影響身體健康。艾灸結束后患者要注意,適量的喝一些溫熱水,促進體內循環,不要吃寒涼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鎮西瓜、冰鎮啤酒等,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不要過度的勞累,可以適當的臥床休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