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疤痕是真皮或深部組織損傷或病變后,由新生結締組織過度增生修復而成的一種皮損。
出現增生性疤痕后可表現為隆起、表面光滑的暗紅色腫物,外觀形狀走行與外傷傷口或創面一致。在初期可有疼痛、瘙癢等癥狀,多數情況下伴隨時間推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色澤變暗、體積萎縮、癥狀變輕。此時可考慮使用硅膠制劑,如芭愈透明質酸硅凝膠進行干預,此凝膠中的成分覆蓋于增生性疤痕部位,能抑制成纖維細胞分化,減少膠原產生的沉積,提高3型膠原蛋白比例,促使膠原有規律排列,所以可以發揮抑制增生性疤痕持續增生的效果。此外,出現增生性疤痕的情況也可以應用藥物治療,藥物可以選擇曲可伸曲尼司特膠囊、芙原積雪苷片等,用藥之后可以促使疤痕萎縮。必要時也可以配合點陣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物理療法治療,還可以采取局部皮瓣移植術、疤痕攣縮松解術等手術治療。
若出現增生性疤痕,在恢復期間需要保持皮膚部位的干爽與清潔,避免物理或化學等因素對局部造成刺激和摩擦,以免出現破潰和出血,影響恢復。
如需了解更多醫療知識,可以咨詢專業的醫生或藥師,并在其指導下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