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指的是肛管、直腸外翻和肛門外脫垂,會出現一些癥狀,比如墜脹,患有直腸脫垂和黏膜下脫位,直腸或結腸嵌套在一起,可以壓迫到肛門,這會引起鼓脹感,或者還有潮濕的感覺,一些患者的肛門括約肌松弛和收縮,因此肛門經常有黏液流出,患者會感到潮濕,可能會發生充血、水腫或糜爛,黏液刺激周圍皮膚可引起皮膚瘙癢。
直腸脫垂的癥狀
概述:
疾病原因:
直腸脫垂的原因尚未確定,并且被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
1、解剖因素
嬰兒發育不良、營養不良患者、老人虛弱,容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弱弱;肱骨彎曲曲度小;手術、創傷損傷肛腸肌或神經等因素可以減弱直腸組織對直腸的固定支持,并且直腸很容易脫垂。
2、腹壓增加
如便秘、腹瀉、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常引起腹壓上升,將盲腸向下脫出。
3、其他
內痔、盲腸息肉經常脫垂。拉下直腸腱膜以誘導黏膜脫垂。
注意事項:
直腸脫垂術后要注意這些:
1、多運動。積極鍛煉和增強體質,如練習提肛運動,具有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的雙重作用。避免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出院后一個月內避免一些腹壓增加的運動。
2、合理飲食。應多吃粗糧、豆、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注意平時的食物衛生,以免引起腹痛或腹瀉。少吃刺激性食物,如:火鍋、酒、煙、過量辣椒等;同時要注意飲食量,不要暴飲暴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直腸脫垂癥狀所謂直腸脫垂,顧名思義就直腸掉出來了,中醫上叫脫肛,西醫上指的是肛管、直腸,或者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這就叫直腸脫垂。完全脫出到肛門外,就叫直腸完全脫垂。黏膜脫出到肛門外,就叫不完全性直腸脫垂。那么所以它的癥狀,第一最主要就是脫出,不管是直腸也好,還是說黏膜也好,脫出,這是第一個。第二,由于直腸和黏膜脫出肛門外,那么它就可以有一些分泌物,所以他就會有一些,周圍可以出現皮炎和濕疹,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就會引起排便的困難,因為結腸、直腸,它的解剖結構改變了,就會引起排便困難。第四個就會引起墜脹和疼痛,因為腸子在外邊,所以他會有墜脹感,也會由于循環不暢,引起肛周這種疼痛,腸子的疼痛。01:24
-
直腸脫垂的治療方式直腸脫垂都必須要采用手術治療,目前比較常用的,都是經會陰的手術治療,相對來講,用RPH套扎器治療直腸脫垂,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傳統的手術方式,都是把直腸脫垂脫出之后,進行多點的結扎,但是目前認為,直腸脫垂的RPH治療,可能效果更好。它是把直腸脫垂完全還納之后,直腸完全在松弛的狀態,進行套扎治療,這種套扎能夠使套扎更結實、更均勻,是完全在無張力的狀態下,進行的一種套扎。所以我們可以采用更多點的、更深部的套扎,同時結合硬化劑的治療,使松弛的黏膜,能得到更好的萎縮、固定。當然在這個基礎上,對于肛門松弛的問題,進行這種還縮,使肛門能夠還縮得更好一些,使它的孔徑更小、收縮的力量更強,這樣通過多種術式的結合,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目前治療直腸脫垂,不管程度如何,都采用這種術式,確實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這種術式對病人的損傷更小,術后恢復起來更快,病人基本上沒有明顯的痛苦。02:34
-
直腸脫垂癥狀直腸壁部分或者全程向下移位,就稱為直腸脫垂,直腸壁部分下移及直腸的黏膜下移,稱為黏膜脫垂或者不完全性脫垂,如果直腸壁全程下移為完全脫垂,下移到肛門外稱為外脫垂。其主要臨床癥狀是有腫物致肛門脫出,初發時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后一般可以自行復位,以后脫出的腫物逐漸增大,需要用手才能推回肛門內,同時可以伴有排便不盡感以及下墜感。三,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也可以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可以導致肛門周圍濕疹瘙癢,因為直腸排空困難,還可以經常出現便秘的情況,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樣,黏膜糜爛破潰后可有血液流出,脫垂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偶爾可以在腸鏡檢查時發現。語音時長 1:31”
-
直腸脫垂癥狀直腸脫垂主要癥狀是腫物至肛門內脫出,剛開始是脫出的腫物較小,排便時候脫出,便后可以自行的回位。隨著癥狀的加重,病情的延長,脫出的腫物越來越大,脫出越來越頻繁,便后需要用手推回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隨著脫垂的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因為直腸排空困難常常出現便秘,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狀,黏膜糜爛破潰后有血液流出。內脫垂時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排便不凈感,肛門阻塞感的直腸排空障礙等癥狀。部分栓劑塞入肛門內協助排便可以使排便變得順暢一些,部分患者在排便時有下浮和腰骶部脹痛,病程較長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語音時長 1:44”
-
直腸脫垂什么癥狀病情分析:直腸脫垂一般就是在肛門口的位置有直腸黏膜組織的脫出,可以引起肛門周圍皮膚的潮濕瘙癢和刺痛。脫垂的直腸黏膜組織還會發生出血,糜爛,水腫的情況,會出現大便時的帶血。意見建議:直腸黏膜脫垂一般是通過肛門望診,肛門指診,還有肛門鏡的檢查來明確診斷。在診斷明確以后,主要治療的方法就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或者是采用藥物的注射治療。
-
直腸脫垂的癥狀有哪些病情分析:直腸脫垂主要就是在下蹲的過程當中,或者是排便的時候,有鮮紅色的黏膜組織脫出到肛門外,可以引起肛周皮膚的潮濕,瘙癢。另外還可以引起大便帶血的情況,反復脫出的黏膜很容易出現潰爛的情況。意見建議:直腸脫垂在診斷明確以后,還是要及時的通過注射以及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對于年老體弱的患者一般會建議采用會陰區域的手術方式,比較輕微的脫垂,可以考慮注射的治療方法。
-
直腸脫垂癥狀直腸脫垂主要癥狀為有腫物自肛門向外脫出,初時腫物較小,排便時會脫出,便后自行復位。以后腫物脫出次數頻繁,體積變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門內,同時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后在咳嗽時或者是用力時都會脫出。隨著脫垂加重,還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伴隨黏液流出,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黏膜糜爛,破潰后有血液流
-
直腸黏膜脫垂的癥狀直腸黏膜脫垂的癥狀一般有直腸內壁脫出肛門外、排便困難、肛門疼痛、肛門出血、腹痛等。1、直腸內壁脫出肛門外:直腸黏膜脫垂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患者患病后可以清晰地感覺到直腸內壁的脫出,一般情況下,脫出的直腸黏膜會在排便后自行回歸,但在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