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了齲齒的原因有不注意口腔衛生、飲食因素、蛋白質缺乏、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齦萎縮等,應及時就醫,規范治療。
1、不注意口腔衛生:
正常情況下,寄生在口腔內的菌群處于一種平衡狀態,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可能會使口腔內有害菌增殖,并粘附于牙齒表面,導致牙齒逐漸的損壞,形成齲齒。
2、飲食因素:
如果經常吃含糖量較高的食物,比如巧克力、棒棒糖、蜂蜜等,且清潔不到位,使糖殘留在牙齒上,這些可被分解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導致牙體損害,形成齲齒。
3、蛋白質缺乏:
部分嬰幼兒在牙齒發育期可能存在蛋白質缺乏的情況,因此可能會導致唾液腺發育異常,不能分泌足夠的唾液,使牙齒得不到唾液充足的保護,增加患有齲齒的概率。
4、牙齒排列不整齊:
如果個人存在牙齒排列不整齊的情況,易引起細菌積滯,因此也會大大增加患齲齒的概率。
5、牙齦萎縮:
部分患有牙齦萎縮的人群,通常牙根會裸露在外面,此種情況會導致牙根失去牙齦的保護,很容易使細菌聚集在牙齒根面,造成根面齲。
發現患有齲齒時,如果齲壞的程度比較輕,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先進行清創處理,在使用合適的材料進行修復治療。如果齲壞的比較嚴重,可以將患牙拔除,后續再安裝活動義齒或者種植牙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