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有一定幾率會導致尿毒癥。
尿路感染是病原體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原體可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尿路感染患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肉眼血尿、腰痛等局部癥狀,也可同時存在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也有部分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或無癥狀。其類型包括急、慢性腎盂腎炎、輸尿管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等。
尿毒癥是由于各種腎臟疾病引起腎單位慢性、進行性、不可逆性地破壞,以致殘存的腎單位不足以排除代謝廢物,導致代謝廢物和毒素在體內積聚,出現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同時存在腎臟內分泌障礙,從而表現出一系列自身中毒的癥狀,是急慢性腎衰竭的晚期階段,一般指慢性腎臟病的4期和5期。
所以尿路感染會導致尿毒癥,但是概率較低,因為大多數的尿路感染只要及時地進行治療,都能夠將致病菌消除,不會對腎臟造成損傷。因此在確診為尿路感染疾病以后,要盡早應用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如諾氟沙星膠囊、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等,避免對腎臟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