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醫學上稱為直腸脫垂,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并脫出肛門的病癥。上廁所時脫肛的癥狀多樣,主要表現為肛門有腫物脫出,初期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后能自行復位。隨著病情發展,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門內,并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出血、肛門墜脹感、濕疹、肛門失禁等癥狀。
針對脫肛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一般治療重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定時排便,避免過度用力,以及進行提肛運動以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力量。
2、藥物治療方面,可以使用硬化劑注射治療,如消痔靈注射液、芍倍注射液等,這些藥物能夠使黏膜和肌肉層產生固定,緩解癥狀。此外,還可以根據癥狀選用潤腸通便藥如麻仁潤腸丸,止瀉藥如蒙脫石散,以及補中益氣藥如補中益氣丸等。
3、當脫垂時間長、脫垂物多或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如經腹部手術、經會陰手術等。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也是預防和治療脫肛的重要措施。
脫肛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引發其他并發癥。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