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這一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是周期性子宮內膜脫落伴隨出血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產生與女性體內雌孕激素的周期性變化密切相關,當子宮內膜脫落時,會引起少量的毛細血管破裂,從而產生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組織與血液混合后,形成月經血。這些經血首先從宮腔中產生,隨后通過宮頸口排出,進入陰道。在重力作用和陰道局部平滑肌運動的幫助下,經血繼續下行,最終從陰道口排出體外。正常月經通常表現為周期規律,持續3-7天,經血量適中,顏色為暗紅色,質地不稠不稀,可能伴隨輕微腹痛、乳房脹痛等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月經血流出過程中,女性可能會遇到多種情況。例如,部分人群的月經血可能會通過輸卵管逆流到盆腔,嚴重可能會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誘發繼發性痛經、下腹部和腰骶部疼痛等。此外,非經期出血可能與排卵期出血、葡萄胎、功能性子宮出血或子宮癌等因素有關,這些情況都需要及時就醫,接受針對性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藥物,如用于調整月經周期的激素類藥物,治療炎癥的抗生素,以及輔助止血的藥物等。患者在月經期間也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發生性生活或盆浴、游泳等,以減少細菌進入宮頸的機會,降低患婦科疾病的概率。同時,經期不建議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經血量或增加痛經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