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燙傷后起泡,關鍵在于預防感染、促進愈合。應立即進行冷卻處理,并根據泡的大小和皮膚狀況,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和護理措施。
燙傷后,皮膚表層的熱量若不及時散去,會持續傷害深層組織。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迅速降低燙傷部位的溫度。可以將受傷部位置于流動的冷水下沖洗,或浸泡在冷水中,持續15至30分鐘,直到疼痛明顯減輕。
冷卻后,對起泡部位進行評估。若泡較小,且未破裂,可涂抹燙傷膏,如磺胺嘧啶銀乳膏,它能有效預防感染并促進創面干燥。同時,可覆蓋無菌紗布進行保護,避免泡破裂。
對于較大的水泡,或者已經破裂的泡,處理時需更加小心。應使用溫和的消毒劑,如碘伏,對創面進行清潔,然后涂抹適量的抗生素軟膏,如紅霉素軟膏或莫匹羅星軟膏,以預防感染。此時不宜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或民間偏方,以免加重損傷。
除了藥物治療,燙傷后的護理也至關重要。應保持創面清潔干燥,避免沾水;定期更換敷料,檢查創面愈合情況;避免抓撓或過度活動受傷部位,以免泡破裂或加深創面;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傷口愈合。
綜上所述,水燙傷后起泡的處理應迅速、得當,既要及時冷卻減輕傷害,又要科學用藥預防感染,同時注重日常護理,以促進傷口快速、安全地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