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通常指的是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病情穩定期通常也會有一些癥狀,比如氣短,活動后乏力、運動耐量降低等。
慢性心率衰竭一般為心血管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所以此疾病并不是在短期內而形成的,大多是由擴張型心肌病,冠心病等疾病發展而來,在此類疾病緩慢發展過程中,最終會造成心臟擴大而導致慢性心力衰竭。
而慢性心力衰竭又分為急性發作期與慢性穩定期,急性發作期大多數是由于一些感染原因所誘發的急性心力衰竭發作,一般會表現為突然呼吸困難、嘴唇及面部發紺、下肢水腫,心慌、胸悶等癥狀。
但當急性心力衰竭在經過擴張血管以及利尿和藥物治療后,通常會使病情得到改善,疾病會處于一個相對穩定時期,稱之為慢性心衰穩定期,此時一般不會出現以上癥狀,但是由于已經形成心肌纖維化,所以通常還會伴有一些癥狀,比如氣短,活動后乏力、運動耐量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