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心肌缺血的原因一般有冠狀動脈基礎病變、心臟的供氧和需氧失衡。
1、冠狀動脈基礎病變:臨床上常引起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冠狀動脈逐漸出現粥樣硬化的斑塊,早期由于斑塊較小,并不會明顯影響冠脈血流,患者可能沒有任何心肌缺血的癥狀。病變逐漸進展,斑塊越來越大,就有可能會影響冠狀動脈的血流,如果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意味著存在中重度狹窄,患者就可能出現相應的心肌缺血癥狀,如胸悶、胸痛、活動耐力下降等。
2、心臟的供氧和需氧失衡:常見的病因包括冠狀動脈肌橋、冠狀動脈痙攣、嚴重的貧血等,在患者出現嚴重的冠狀動脈肌橋或冠脈痙攣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心肌缺血,甚至是心肌梗死等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