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是位于外耳道與中耳之間的一層半透明薄膜,對于聲音的傳導有重要作用。當鼓膜因外傷、感染等原因發生穿孔時,會對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來說,如果鼓膜穿孔較小,且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經過適當治療,多數可以在一個月左右自行愈合,這種情況通常被視為輕微傷。然而,若鼓膜穿孔較大或者在六周內未能自愈,則可能被認定為輕傷,因為這通常意味著聽力會受到較長期的影響。
在鼓膜穿孔的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情況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于小穿孔且無感染的情況,可能只需保持外耳道清潔干燥,避免使用滴耳液等任何液體滴耳,并給予適量抗生素預防感染。若穿孔較大或長時間不愈,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修復,如鼓室成形術等。在治療過程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頭孢菌素、青霉素類藥物,如氨芐西林膠囊、阿莫西林膠囊等,以控制感染。
患者在治療期間應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活動,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