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主要特征就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在臨床上有多種因素可以導致,比如高齡、肥胖、遺傳、過度的運動、骨密度低、吸煙等因素。此外如果患者關節受到了外傷,損傷了關節,導致關節形態結構異常,或者是患有某些疾病沒有及時的治療而影響到了關節,比如腫瘤疾病等,這些情況也可能會誘發患者出現骨關節炎。
好發部位及癥狀:
第一、膝關節:多見于運動員或者經常劇烈活動的人群,長期的磨損膝關節可表現為膝關節的疼痛、腫脹、僵硬感等,可影響患者的正常活動。
第二、手部關節:多見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現為局部壓痛感、晨僵或關節畸形,以遠端指間關節多見。
第三、脊柱部位:多見于頸、腰段,頸椎部位多見于第五頸椎,可壓迫神經根出現放射痛;腰椎部位多見于第3-第5腰椎,可出現椎間盤突出。
治療和預后:
骨關節炎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緩解或者解除癥狀,延緩關節的退行性變,盡量恢復患者的正常生活,臨床上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
第一、保守治療。患者出現骨關節后建議先進行保守治療,比如使用一些中醫針灸、推拿、按摩、牽引、熱療等方式來改善癥狀,然后配合服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治療,癥狀較嚴重的患者需要用支具固定關節來矯正關節的畸形。
第二、手術治療。適用于保守治療沒有效果、關節畸形嚴重、出現其他并發癥的患者,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防止或矯正關節畸形、改善關節的功能、減輕疼痛。常用的手術方式包括關節鏡下行關節的清理術、截骨術或者關節融合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