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的樣子隨凍傷程度的不同而逐漸加重,可分為一度凍傷、二度凍傷、三度凍傷、四度凍傷。
一度凍傷:為皮膚淺層凍傷,局部皮膚初為蒼白色,漸轉為藍紫色,繼之出現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無水皰形成,約1周后,癥狀消失,表皮逐漸脫落,愈后不遺留瘢痕。
二度凍傷:為全層皮膚凍傷,局部皮膚紅腫,發癢,灼痛,可于24~48h內出現水皰,如無繼發感染,經2~3周,水皰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脫落后創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蓋,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遺留瘢痕和發生痙攣。
三度凍傷:皮膚全層及皮下組織被凍傷,皮膚由蒼白逐漸變為藍色,再轉為黑色,皮膚感覺消失,凍傷周圍組織出現水腫和水皰,并伴較劇烈的疼痛和灼癢,壞死組織脫落后留有創面,易繼發感染,愈合緩慢,愈后遺留瘢痕,并可影響功能。
四度凍傷: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凍傷,傷部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患處呈暗灰色,與健康組織交界處可出現水腫和水皰,2~3周內有明顯的壞死分界線出現,一般為干性壞疽,但有時由于靜脈血栓形成,周圍組織水腫以及繼發感染,形成濕性壞疽,往往留下傷殘和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