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食管炎,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現為胸骨后疼痛、反酸、噯氣等癥狀。該病癥多由胃酸反流導致食道黏膜受損引發。
在癥狀方面,患者可能經歷多種不適,如惡心、嘔吐、胸骨后的燒灼感、胸悶胸痛,甚至可能出現吞咽困難及食欲減退。在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導致嘔血、便血以及食管狹窄等癥狀。
治療糜爛性食管炎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常用藥物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這些藥物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減輕酸反流對食管黏膜的傷害。同時,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鋁碳酸鎂也被廣泛使用,它們能幫助修復受損的食道黏膜。此外,動力藥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則能促進胃蠕動,減少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從而降低酸反流的可能性。
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還應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避免過快進食、戒煙戒酒、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這些措施都有助于減輕癥狀,促進疾病的康復。
需要強調的是,糜爛性食管炎的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患者不可自行隨意用藥。若癥狀持續不減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通過科學的治療和合理的生活調整,大多數患者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恢復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