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在這里指的是慢性乙型肝炎,通常沒有自測是否患慢性乙型肝炎的辦法,可以通過病史和體檢、影像學檢查、病原學檢查等方式判斷。
1、病史和體檢: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會通過母嬰、性接觸以及血液傳播,患病后會出現(xiàn)厭食、食欲減退、頭暈、肝區(qū)疼痛等癥狀,首先需要通過病史和體檢的方式改善,主要是了解患者的職業(yè)以及年齡,或者是否有手術以及輸血史。
2、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一般是做腹部B超,通過檢測能夠了解肝臟和脾臟的形態(tài)以及大小,因為當體內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會導致肝內的血管出現(xiàn)異常,通過腹部B超能夠判斷是否患有疾病。
3、病原學檢查:包括HBV表面抗原與抗體,當身體感染后,會導致檢測結果為陽性,則判斷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除了以上論述的判斷方式以外,同時還包括實驗室檢查、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恩替卡韋膠囊、鹽酸伐昔洛韋分散片、更昔洛韋膠囊等藥物治療,有利于病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