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通常是間接接觸、藥物因素、過度清潔、身體免疫力下降、性接觸傳播等原因感染的,應根據不同原因做針對性處理。
1、間接接觸:
如果接觸了被霉菌患者污染的物品,比如坐便器、洗浴用品、毛巾等,便會增加感染霉菌的幾率。平時應避免和他人共用洗浴用品,能夠減少感染的風險。
2、藥物因素:
如果使用了大量抗生素類藥物,比如阿莫西林膠囊、青霉素V鉀片、頭孢克肟顆粒等,會抑制陰道乳酸桿菌,擾亂陰道的自然生態平衡,從而引起霉菌感染。服用藥物需要遵從醫囑,不可自行濫用藥物。
3、過度清潔:
如果過度清潔陰道,經常使用藥液清洗陰道,便會破壞陰道的酸堿度,從而引起霉菌感染。局部清潔應做到清潔有度,不可過度清潔。
4、身體免疫力下降:
如果身體免疫力下降,便會導致皮膚和黏膜抵御細菌和病毒的能力下降,從而容易感染霉菌。平時應加強運動鍛煉,保持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保持營養攝入均衡,能夠減少患病風險。
5、性接觸傳播:
霉菌還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如果和霉菌患者發生了性關系,則可能會感染霉菌。應避免不潔凈性生活,性生活之前男女雙方都應清洗外生殖器,可降低感染幾率。
感染霉菌后,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局部使用克霉唑乳膏、復方酮康唑乳膏、鹽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使疾病癥狀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