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我在坐診時接診了一位43歲的女性患者,這位患者因為感覺到身體不適前來就醫,患者自述平時有關節疼痛、肌肉發酸的癥狀,平時稍微一活動,便會呼吸加快,呼吸變得急促。我詢問了患者的身高和體重,通過身體質量指數(BMI)這一指標,這位患者被我診斷為肥胖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肥胖癥這一行列,這些人通常還會伴隨血脂異常、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目前還沒有有關肥胖癥的統一診斷標準,通常將身體質量指數這一指標作為參考。那么身體質量指數大于或等于多少屬于肥胖呢?我將通過下文為大家進行解答。
身體質量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2。(體重單位:千克;身高單位:米),身體質量指數<18.5kg/m2為消瘦,處于18.5-24kg/m2之間為正常值,>24kg/m2為肥胖癥。
那么身體肥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1、多飲水:每天飲水量應保持在2000-2500毫升,可以在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之后每間隔一小時再喝一杯水,運動前后的30分鐘也需要及時補充水分。
2、加強運動:每天進行有氧運動,比如跑步、跳健身操、騎自行車等,每天運動時間不得少于一個小時,運動之前做好熱身活動,避免肌肉拉傷。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肥胖不僅影響外觀,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除此之外,肥胖還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導致抑郁、自卑等情緒問題。我們知道了肥胖的壞處之后,需要積極的健身起來,采取積極的措施減輕體重,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