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不良反應一般是指輸血反應。臨床上沒有9個輸血反應及處理的說法。常見的輸血反應有非溶血性發熱反應、溶血反應等,通常需要通過停止輸血、對癥治療等方式進行處理。
1、發熱反應:
輸血后短期內或輸血過程中發生寒戰、發熱,體溫可達38℃~41℃,患者還可出現惡心、嘔吐、皮膚潮紅等,通常反應持續1~2小時,然后出汗、退燒。發生時應立即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病情,可以相應的給予保暖、鎮靜劑,如復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發熱時可用退熱藥,如布洛芬混懸液、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方式處理。
2、溶血反應:
輸入異型血,造成血管內溶血,一般輸入10~15ml即可產生癥狀。發生溶血反應需立即停止輸血,并保留余血。之后需維持靜脈輸液以備搶救時給藥,可通過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注射液,以堿化尿液。如果出現休克癥狀,即配合抗休克搶救的方式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