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檢查主要用于評估人體對攝入葡萄糖后的血糖調節能力。
人體進食葡萄糖后,血糖水平會發生波動。糖耐量檢查通過測量個體在攝入特定量葡萄糖(通常為75克)后,不同時間點(如空腹、服糖后30分鐘、1小時、2小時等)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從而了解身體調節血糖的能力。正常情況下,血糖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如果血糖調節機制正常,血糖會在攝入葡萄糖后升高,然后逐漸恢復正常。而當血糖調節出現問題時,如糖代謝紊亂,就會在不同時間點出現異常的血糖水平。這一檢查有助于發現糖耐量異常或者糖尿病。
如果糖耐量檢查發現異常,在治療方面,除了飲食控制和運動外,可能會用到一些藥物。例如二甲雙胍,它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磺酰脲類藥物,能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α-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來降低餐后血糖。
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糖耐量有異常的人群,飲食上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多吃蔬菜、水果(選擇低糖水果如蘋果、梨等且控制量),減少高糖食物攝入。要保證規律的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同時,應避免長期熬夜和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糖耐量檢查在了解個體血糖調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正常的健康人群,還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進行糖耐量檢查都有助于早期發現糖代謝異常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