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管狹窄癥,亦稱腰椎椎管狹窄綜合征,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椎管各徑線縮短,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導致相應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亦是常見的腰痛及腰腿痛的病因之一。
此病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病人在靜止或休息時常無癥狀,在行走一段距離后會出現下肢痛、麻木、無力等癥狀,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后才能緩解,并能繼續行走。隨著病情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
對于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患者,決定是否手術干預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并結合影像學表現來綜合考慮。
也就是說,不管影像學上顯示患者的腰椎管或神經根管狹窄多嚴重,只要患者無臨床癥狀或者癥狀輕微,都不首先考慮手術干預治療。同樣,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缺乏有力的影像學證據支持,無論癥狀多嚴重,同樣不首先考慮手術干預。此外,只有在保守治療不能充分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的前提下,才考慮手術干預治療。
對于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表現相一致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選擇最能有效解除患者癥狀的手術方式。腰椎管狹窄癥手術的目的并不是治愈,也不是治療腰背痛,而是改善腿痛、間歇性跛行、神經功能缺失等壓迫癥狀,盡量恢復原有的生活方式。通過手術固定可以起到短期的穩定目的,植骨融合可以增加遠期穩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