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后出現果醬血,可能是細菌性痢疾、痔瘡、腸癌等疾病導致。
1、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主要是由志賀菌感染造成的腸道傳染病,也有可能是長期飲食不當導致的,主要癥狀包括里急后重、腹瀉、黏液便、腹痛以及發熱等,在該細菌的感染下,還可引起上述情況,可以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鹽酸環丙沙星膠囊、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治療,當腹瀉嚴重時還需要服用蒙脫石散止瀉。
2、痔瘡:
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疾病,由于肛管或直腸下端的靜脈叢充血或瘀血并腫大,易出現排便時出血、疼痛、肛門瘙癢、肛門脫垂等癥狀。患者可以通過做痔瘡手術治療,比如膠圈套扎療法、紅外線凝結療法、超聲引導下痔動脈結扎術等手術治療。
3、腸癌:
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原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與飲食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化學致癌物質有一定的關系,會出現腹部脹痛、便血以及肛門無法排氣、排便等,在癌細胞的影響下還可出現所述情況,可以通過化療治療。化療使用的藥物有卡培他濱片、注射用奧沙利鉑、注射用鹽酸伊立替康等。
除以上相對常見原因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肛門癌等,需要患者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明確病因,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