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或消化系統疾病均可引起便血,一般來說,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一,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會出現典型的柏油樣便,但如果腸蠕動過快時,血在腸中的停留時間短,可排出較鮮紅,紫紅色的糞便,而不呈柏油樣便。
二,當小腸出血時,如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久,可排出柏油樣便,當出血量多,排出較快時,則呈暗紅色,甚至鮮紅色血便或紫紅色血塊。
三,結腸或直腸出血時,由于血液停留于腸內時間較短,往往排出新鮮的血塊,結腸上端出血時,血與糞便長均勻混雜成醬紅色,乙狀結腸和直腸、肛門出血時,常有新鮮血液附著于成形糞便的表面。
四,血液附著在成形糞便頭部表面,且排便后滴鮮血,糞便與血不相混雜者,多見于內痔、肛裂、直腸息肉與直腸癌。
五,血便或膿血樣便,可見于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偶爾也可見于阿米巴腸病。
六,血便伴有劇烈腹痛,甚至出現休克現象者,應考慮腸系膜血管阻塞、出血壞死性腸炎、缺血性結腸炎、腸套疊、腸扭轉等。
七,便血伴有皮膚和其它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于血液系統疾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