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是由于細菌感染等因素導致的牙體硬組織破壞,產生原因有食物因素、口腔衛生習慣、時間因素、宿主因素、細菌因素等。如果治療期間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斷治療。
1、食物因素:
齲病同進食相關,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進食頻率、攝入量與齲齒的發生密切相關。
2、口腔衛生習慣:
牙齒沒有得到清潔,如刷牙方式錯誤,刷牙時間不對,清潔不夠徹底,都容易導致食物殘渣留存口內,引起齲壞。
3、時間因素:
齲齒是慢性硬組織破壞性疾病,要有一定的時間才能形成。致齲菌導致碳水化合物產酸,有機酸作用于牙齒表面,經過一定的時間,引起牙齒有機物溶解、無機物脫礦,逐漸牙體破壞,齲洞形成。
4、宿主因素:
包括牙齒和唾液兩方面。牙齒排列不整齊、擁擠或者重疊均會增加齲病的發生風險。唾液是牙齒的外環境,它的質與量變化,抗菌系統的改變以及緩沖能力都與齲病的發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
5、細菌因素:
細菌是多種因素中的主要生物因素,致病菌主要是變形鏈球菌等。這些細菌如果黏附在牙面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則會引起齲齒。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刷牙兩次,確保刷牙時間不少于兩分鐘。刷牙后使用牙線或牙簽清理牙縫,幫助去除難以到達的地方的食物殘渣。盡量減少攝入高糖食物和飲料。